<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两会解读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哪些金融政策信号
        2023-03-06 08:46:21          来源:经济观察网 | 编辑:黄垚涵 | 作者: 浏览量:860

        经济观察网 金融报道组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对金融方面的表述,也得以让我们观察2023年金融政策新动向。

        关键词: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报告原文: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经观说:“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政府工作会议定调了2023年货币政策总的取向。

        回顾过去几年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2019年提出货币政策“松紧适度”;2020年“更加灵活适度”;2021年“灵活精准,合理适度”;2022年“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过去五年,央行累计14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长期流动性超过11万亿元。企业贷款利率由2018年高点的5.60%降至2022年12月的3.97%,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从5.75%降至4.26%。

        今年春节后,由于年初信贷投放节奏较快、央行逆回购到期规模较大等因素影响下,资金利率一度快速上行,资金市场出现“紧平衡”。

        目前处于经济恢复期,货币政策是否会维持偏松基调?这引发市场关注。有分析人士认为,2023年货币政策回旋的空间有所加大,预计将延续宽信用,为宏观经济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今年或许有降准或降息的空间。

        对于是否以降息降准等政策来刺激经济,3月3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目前我们货币政策的一些主要变量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实际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较合适的。对于降准,易纲说,“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货币政策总的取向,但是具体的政策工具怎么使用,要综合考虑,相机抉择。”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称。

        刘国强称,一是坚持以我为主,把国内的目标放在首位。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经济好转是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所以下一步央行将加强调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和需要,统筹增长和物价,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工具。二是统筹短期和长期,强化跨周期调控和逆周期调节,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正利率和向上的收益率曲线,不大水漫灌、不大收大放。三是统筹国际与国内,既立足国内,调控有度,又密切关注国际动态,加强预期管理,兼顾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记者胡艳明)

        关键词: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报告原文: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经观说:二十大报告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同时也强调,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我国金融业经过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产生和积累了一定的金融风险。近两年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果断处置高风险企业集团和高风险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对“华信系”、海航集团等资产负债规模大的高风险企业集团进行“精准拆弹”。

        同时,经济风险与金融风险相互交织,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问题能否得以防范化解,最终也事关金融风险和金融的稳定发展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是更好地聚焦风险防控,维护了金融稳定安全发展大局,为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

        针对金融风险,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今年是换届之年,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也备受关注,其中涉及金融监管体制如何改革受到期待。

        另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对于头部房企风险。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也反映出相关部门有意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安全过渡。(记者蔡越坤)

        关键词: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报告原文: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扩种大豆油料,优化生产结构布局,提高单产和品质。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合理确定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加大对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经观说:农业保险作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在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稳定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生态安全、改进农村社会治理,以及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发挥了重大风险保障作用,特别是随着近两年乡村振兴的发展,农业保险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效。

        但由于国情、民情、农情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因素,我国仍处于农业保险发展的初级阶段,但也在农业保险制度统一、市场秩序规范、健全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实施过程中行业标准执行、产品费率厘定等方面存在等问题,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和各市场参与主体协同推进,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中国特色的农业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记者姜鑫)

        关键词:14486亿元金融改革历史成本

        报告原文:完全化解了本世纪初形成的14486亿元金融改革历史成本。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精准处置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风险,平稳化解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大型金融机构健康发展,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经观说: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完全化解了本世纪初形成的14486亿元金融改革历史成本”。

        本世纪初,中国对金融体系进行了市场化、国际化改革,多家国有大型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在境内外上市。过去形成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农信社股份制改革等金融机构改革成本,历史成本的核销在2022年完成,近期人民银行方面也公布了关于“金融改革历史成本”的相关信息。

        3月3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也曾表示: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努力,人民银行在去年已经完成了历史上承担的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改革成本的核销任务,进一步夯实了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财务基础,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

        具体央行如何承担成本、核销资金来源等情况,在2月24日,人民银行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透露了部分信息:过去人民银行承担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农信社股份制改革等金融机构改革成本,要从历年人民银行的收益中逐年核销。

        人民银行称,过去十几年,人民银行坚持将部分利润用于消化金融机构改革历史成本,同时在多数年份也向财政上缴利润。经过多年不懈努力,2022 年人民银行完成了金融机构改革历史成本的核销任务。(记者胡艳明)

        关键词: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报告原文:推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统筹推进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改革化险,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加强金融稳定法治建设。

        经观说:2023年2月1日,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主要制度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注册制正式启动。2018年末至今,科创板、创业板与北交所先后试水注册制改革,稳扎稳打并取得有益经验;如今,沪深主板实行注册制成为此次改革的重中之重。

        注册制改革,审核注册机制是重点内容。在保持交易所审核、证监会注册的基本架构下,进一步明晰交易所和证监会的职责分工,提高审核注册的效率和可预期性。同时,加强证监会对交易所审核工作的监督指导,切实把好资本市场入口关。

        从审批制到核准制、再到注册制改革,A股新股数量愈发充裕。数据显示,2022年,A股IPO发行416起,融资金额5224亿元,为全球新股发行规模最大的市场,沪深交易所IPO融资额稳居全球交易所冠亚军位置。注册制改革助推下,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量突破5000家。

        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说到底是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全面注册制下,企业准入范围得到拓宽,直接融资占比提升,助力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并将企业价值的判断交予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重塑资本市场生态。(记者梁冀)

        责编:黄垚涵

        来源:经济观察网

        要闻
        发布
        微视频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