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黄泥镇人民政府

        黄泥镇人民政府

        机构简介

        镇政府是县政府的正科级派出机构,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党委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各项行政工作。镇政府承担直接为农业、农民和农村服务职能。其主要工作职责是:

        1、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按照职责权限依法规定行政措施。

        2、领导所属工作部门的工作;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工作部门不适当的决定。

        3、按政府授权的有关要求,编报和执行本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报和执行财政预算、收入支出和管理工作;负责本辖区经济发展管理工作,包括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繁荣区域经济;负责本辖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环境和资源保护、安全生产、人事、老龄退管、劳动和社会保障、人民武装、民政、民族宗教、政府法制等行政工作。

        4、负责本辖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村、村民自治模范村、群众性文化体育等活动,大力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市民素质。

        5、配合县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城市管理工作。负责建设和管理小街小巷和居民区的保洁、绿化、亮化工作;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土地管理工作。

        6、负责本辖区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居委会、村委会开展工作,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处理人民来信来访;按属地管理原则;制订本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划并组织实施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工作,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举办便民、利民的社区公共事务和公共福利事业,负责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负责优抚安置、救灾救济、拥军优属、殡葬改革、托幼养老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等工作。

        7、根据政府授权,组织开发建设本辖区内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项目。

        8、对需报政府主管部门审批的事项提出审核意见。

        黄泥镇位于智家365app_必发365手机在线登录_365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县境中部,是智家365app_必发365手机在线登录_365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县的农业大镇之一,境内交通便利,省道S212线横跨南北、S213线纵贯东西,冰糖橙生产闻名全国。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黄泥坳”为黄泥土质的小山坳,圩建在其附近,故名。镇政府以驻地“黄泥坳圩”去“坳圩”二字为名。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35′5°"~112°15′", 北纬26°8′"~26°15′"。东抵鲤鱼塘镇,南接便江镇,西邻金龟镇,北交太和镇。镇人民政府驻石虎村上街组,电话区号0735,邮政编码423300,距县城9千米。

        政区沿革:1950年属仁勇乡;1951年属竹叶塘区;1958年改为上游公社(一度称东方红公社);1980年更名为黄泥公社;1984年改乡;2012年改镇。

        政区划分:现辖1个社区(黄泥坳社区),13个建制村(东泽、木子塘、板冲、石虎、大村、杨家、晓源、羊冲、涌水、六合、埠头、姜冲、毫山)村,下辖272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8年末,辖区总人口3272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27人,城镇化率2.4%。另有流动人口2844人。总人口中,男性15848人,占52%;女性14816人,占48%;14岁以下4937人,占16%;15~64岁23153人,占75%;65岁以上2119人,占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0513人,占99%;有瑶族等8个少数民族,共20人,占0.06%。2018年人口出生率10.7‰,人口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长率6.7‰。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1.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5千米,总面积128平方千米。其中山林面积93.53千米,耕地面积16.02千米,占88.2%;水域15平方千米,占11.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70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地处丘陵北端,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丘陵地貌为主。境内最高峰位于涌水村东南,海拔218.6米,最低点位于六合村鲢鱼塘,海拔110.1米。

        气  候:辖区气候温热雨丰偏旱。多年平均气温17.5℃,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

        水  文:注江中游自北向南流经西部丘陵区,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涌水、六合等处。

        经济概况

        农  业:耕地面积2.63万亩,人均0.86亩;林地面积14.1万亩。农业总产值从2017年的2.3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46亿元,2018年比上年增加8%,占GDP的比重28%。农民人均纯收入1.97元。

        工  业:工业总产值从2017年的12.3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2.92亿元,2011年比上年增长0.9%,占GDP的比重64%。

        商业外贸:2018年末共有商业网点96个。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亿元,比上年增加13%。集市贸易成交额1894万元,比上年增加16%。进出口总额100481美元,比上年增加5%。

        财政金融:2018年镇财政总收入1090.8万元,比2017年增长5%;2018年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19.32亿元,比上年增加3%。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2018年末有民间文化艺术团13个,从业人员84人,比上年增加6人。镇文化站被评为“优秀文化站”。

        教  育:2018年末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24人,专任教师7人。4所小学、1所初级中学,共131名教师,1671名在校学生,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科  技:2018年末,全镇各类科技人才52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75人,经营管理人才38人,技能人才27人,农村实用人才486人。

        医疗卫生:2018年末全镇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个,其中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3所。专业卫生人员35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人。

        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2725万人,参合率100%;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5岁。

        体  育:2018年末全镇13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经常参加体育锻练的人数占总人口的31%。

        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用户245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799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社会保障:2018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91户345人,支出75.8万元,比上年增长45%;农村五保户供养120人,支出54.5元,比上年增长25%;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79人次,共支出110.64万元,比上年增长4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2人,支出8.4万元,比上年增长2%。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境内省道S212线横跨南北、S213线纵贯东西,实现了村村通水泥公路。

        邮政电信:2018年末有邮政网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77户,用户普及率达到0.3%,比上年下降0.01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1.71万户,用户普及率为7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能  源:煤炭企业2家,2018年产煤5.6万吨。高压输电线路5条,总长度134千米,用电负荷2000千瓦,供电可靠率100%。

        名胜旅游

        名胜古迹:境内盐坦为南国丹崖第一洞,由红砂岩构成,洞口位于峭壁底部,两侧石壁峥嵘,洞宽90米、高约40米、最深处70米。

        地方特产:境内土特产品有涌水冰糖橙,石虎豆油。